盡管新冠疫情尚未結束,供應鏈中斷重創世界經濟,能源價格起伏不定,各國封城時隱時現,但俄中貿易額卻在創下紀錄。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阿列克謝?達赫諾夫斯基在接受衛星通訊社采訪時這樣指出。他強調,俄羅斯運往中國的商品實物量在增加,同時,非資源類出口份額也在不斷擴大。
據達赫諾夫斯基介紹,今年前11個月,雙邊貿易額已超過1300億美元。上次的貿易峰值是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,當時,俄中貿易額差點達到1110億美元。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爆發,兩國貿易額稍微下降了,但今年又呈增長之勢。
中國八九月份發生的能源短缺起了一定的作用。中國政府因煤炭價格高漲和電力供應出現問題,而請俄羅斯增加能源供應,從此時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電力、煤炭和其他能源資源都明顯增加。因貿易額以價格計算,很自然地,能源價格上漲,貿易額也就有了一定的增加。但俄駐華商務代表指出,煤炭實物供應增加了84%。據代表處統計,貿易額增加中的1/3源于實物供應量擴大了。因此可以自信地說,增長絕不是世界價格波動造成的錯覺。
駐華商務代表阿列克謝·達赫諾夫斯基指出,非原材料類出口在增加。同時,高附加值加工工業產品需求越來越大。他說:“目前,非原材料、非能源類約占我國出口的28-30%,三個季度的出口額約為160億美元。如果扣除石油、天然氣和煤炭,盡管煤炭并不是純粹的原料,我們在幾個方向發展的很好。最令人矚目的是森工產品,已上升到第二位。而且不是原木,因為從2022年1月1日開始,將禁止出口原木。主要品類是深加工鋸材和膠合板等等。我覺得,最為主要的、前景廣闊的是紙類產品。比如紙漿和成品紙。現在,俄羅斯出口商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令人矚目,也信心滿滿。據我們掌握的俄羅斯生產發展信息,這些產品與中國需求非常對接。我國出口商占有率很大,是中國一些大型企業的供應商。”
俄商務代表承認,如果世界上沒有新冠病毒疫情蔓延,貿易將發展的更快。雙邊貿易中存在一些嚴重的制約因素,其中有海運價格多倍上漲,衛生檢疫變得更加嚴格等。
來源:俄羅斯衛星通訊社